首页>>最新发表

 (散文)

耳边响起军号声

                                ■  林 子
   
  

61岁的周文孝依然记得第一次被部队的起床号从梦中惊醒时的仓皇,那是19683月的一天,正是春眠不觉晓的年龄和季节,他的16岁生日刚过。前一天,他才第一次作别父母离开浙江东阳那个生他养他的乡村。部队对于一个乳臭未干的男孩子来说,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就像水稻、小麦、高粱和玉米拔节一样,周文孝开始长个子了。无数次的紧急集合号声磨炼着周文孝的意志。虽然正值和平年代,没有枪林弹雨,没有冲锋陷阵,但每天熄灯号前的班务会上,那个1964年入伍的建德老兵对每个战士的一日点评,成了他一生受用不尽的人生启蒙。

3年后,脱下军装的周文孝被招工进入金华站,成了一名铁路工人。从全军事化到半军事化的转变也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在干了三个月的扳道员后,他干起了调车工作。又是3年后,一次作业中的意外使他的人生发生遽变。197416日晚上临近子夜时分,在行进中的车辆上作业的周文孝,突然被一根废弃的装卸保险索套住脖子,顿时失去知觉。醒来时已经是一个星期之后,已经躺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原来,他昏迷中从车上掉下,双手被转动的车轮无情地碾断。闻讯赶来的车站领导立即向部队求援,用救护车把他送往衢州军用机场,一架运七军用运输机载着他直飞上海。医生通过当时在国内最先进的断枝再植手术,将周文孝的右手成功接上,左手却因碾压角度和程度原因无法手术。

好端端的一个小伙子变成了残疾人,这样的打击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毁灭性的。但是失去左手的周文孝并没有倒下,因为他还清楚地记得,在他昏迷一个星期之后,正是梦中的一阵起床号将他唤醒。周文孝知道要想和健康人一样生活,就必须忘记自身的残疾。从图书室到问讯处,从客运服务员到售票员,从行李员到党委干事,从两经党支部书记到关工委副主任,他总是流着比别人更多的汗水。1981年底的一天,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排着队到车站地道打扫卫生,被孩子们的认真和执着所感动的周文孝写了一篇小通讯,寄给了广播电台。没有想到,不仅被播出而且还受到编辑的好评和鼓励。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为了提高政治理论和写作水平,利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和报刊,还参加了高校的函授并取得了毕业文凭。将近30年的时间里,周文孝在《浙江日报》、《人民铁道》等路内外报刊及各级广播和电视台发表、播出的稿件达1000余篇。他也因此荣获铁道部、浙江省自学成才者称号,并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全国总工会读书先进个人。在所有这些成绩,这些荣誉的背后,周文孝经历的是比一般人多几十倍的艰辛,付出的是比一般人多几百倍的努力。而每当遇到难题遇到险阻遇到困惑的时候,他的耳边便会响起一阵军号声,有时是起床号,有时是紧急集合号,更多的是冲锋号……

20102月,周文孝将自己发表的作品编印成册,这本486页的书是他30多年心血的结晶。退休在家的周文孝在上老年大学的同时依然笔耕不止。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文孝用他的一只手不仅可以干两只手的事,还努力比两只手的干得更多,干得更好。



                        (原载《上海铁道》报2012年7月31日第4版)

   

                                                              

首页>>最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