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诗林网http://www.slin.cn

 

 

林子和林子的握手

 

林子和林子的对话

——本站站长林子和香港著名女诗人林子的对话

(林子——香港著名诗人;林子B——“诗意小站”站长 )

只要你要,我爱,我就全给,

给你——我的灵魂、我的身体。

常春藤般柔软的手臂,

百合花般纯洁的嘴唇,

都在等待着你……

 

这是那首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轰动全国的诗歌《给他》的片断,它的作者就是曾被誉为中国的白朗宁夫人的著名女诗人林子。林子是这次参加2003年中国(金华)第九届国际诗人笔会的众多海内外诗人之一。1017日晚上,在国贸宾馆161601房间,本地诗人坤宇和香港著名诗人林子进行了一次诗歌与诗歌的对话。

坤宇:以前一直以为您是云南人,今天在网上的查询中发现您曾居住在哈尔滨,您的老家到底是哪?什么时候又成了香港诗人?《给他》中的“他”是您的初恋吗?他后来有没有成为您终身相伴的爱人?

林子:我的父亲是江苏人,母亲是云南人,虽然我生在昆明,但老家应该是江苏吧。我和丈夫曾在哈尔滨工作多年,1990年我从哈尔滨市文联退休,1993年定居香港。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我和“他”都在昆明上中学。1952年那个难忘的暑假,在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升学学习团,缘份把来自两个学校的我和他正巧编在同一个中队。没有单独相处,更没有表白过什么,但我们从彼此的眼睛里却看到了心的寻找和呼应。学习团和大学招考一起结束了,他去遥远的东北学习,我留在昆明上了云南大学中文系。分别不久,我收到他的第一封信……可以说,从那时起,我的心里便写下了《给他》的第一行诗。大学毕业后,我到天津工作,他留校任教,我们依然天各一方,直到婚后我调到哈尔滨,才结束了长达8年的分离。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我们用忘我的学习和工作,来排遣心中的思念,而那被压抑的感情却毫无保留地全部流泻在我的诗中。开始写的全是十四行诗,日积月累便有了厚厚的一本,1980年发表在《诗刊》上的组诗《给他》是其中的11首。而诗中的“他”既是我的初恋情人,也是我终身相伴的爱人。

坤宇:《给他》这首诗发表之前,刘心武发表了小说《爱情的位置》和《班主任》,而您的诗和刘心武的小说同时被称作爱情在中国诗歌和小说创作中的回归,但刘心武的小说写在“四人帮”刚刚被粉碎之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而您这首诗却写于上个世纪50年代,如何理解这种历史错位的现象?

林子:中国是一个有着长期封建传统的国家,而在十年浩劫中人性更是受到野蛮的践踏。在浩劫终于结束不久,人们心灵中还滞留着那种受束缚的感觉,如果没有艾青的鼓励和爱人的提醒,我也不会把压在箱底的那些爱情十四行诗拿出来整理,在整理过程中一些年轻人把我的诗抄去,开始在社会上手抄流传;后来《诗刊》主编严辰来信索取,我才下决心拿出去发表。

坤宇:是啊,在那个连邓丽君的歌也被当作黄色歌曲的年代,要把这种爱情宣言式的情诗公之于世,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而您在上个世纪50年代写作这些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林子:但我当初写这些诗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发表,在那个年代就是想发也发表不了。不过也幸好没有发表,要是发表了,我就在劫难逃了。

坤宇:正因为您在写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发表,是在完全自觉的状态下,所以抒发的是完全真实的感情,有些甚至是你当初也认为是只能是你们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

林子:是的,我一直主张写诗一定要真情实感。我的座佑铭是:“用诗人的灵魂,铸造诗的灵魂。”一首诗你在写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的感情地震有12级,能传达给读者也许只有10级;但要是你写的时候只有1级或2级地震,这样的诗还是不写为妙。没有积累,没有冲动,我是不会动笔的。因此,我诗歌的产量很低,为此我常挨约稿编辑的“骂”。

坤宇:来这儿之前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在QQ(一种网上即时聊天软件)中注册的叫“林子”的网名有125个,搜索的范围是全球使用中文的人。我相信这其中有不少人是喜欢您的诗歌才取这个名字的,包括我在内。

林子是吗?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

坤宇:我在因特网上用“林子”这个网名,有一个以文学以诗歌为主题的小网站,是纯文学类的,叫“诗意小站”。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网络时代,人们都说网络将改变生活,您认为网络会对文学、对诗歌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如何评介网络文学?

林子:我对网络比较陌生,对电脑也不够熟悉,但我听说几个美国的朋友有自己的诗歌网站。对网络文学中的网络小说在书店看到过,想必已经从虚拟的网络回到了纸质媒介。网络诗歌出版的好象还没有看到。那你作为一个诗歌网站的站长,是如何看传统诗歌和网络诗歌的区别的?

坤宇:我认为作为文学的本质来说,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没有区别,因为都是文学,诗歌也不例外。不用经过编辑遴选,不用经过一关又一关的审稿,一首诗一经写成,只要轻击一下键盘就可以在网上发表,而读者面之宽更是传统的纸质媒介无法比拟的——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电脑有网络,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读到。无需编辑,这里的创作环境的自由度已经达到无限大;因为没有稿费,创作的功利性几乎消失殆尽,创造性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便捷的意见反馈,又为诗歌的修改以至于达到接近完美的境界创造了条件。

林子:看来我回去一定要学电脑,学上网了。我会把你网站的地址珍藏好,相信我上网后访问的第一个网站,就是你的“诗意小站”。

坤宇:谢谢!您在香港已经居住了10多年了,仍一直坚持诗歌创作,您认为香港的诗歌创作和大陆的诗歌创作有什么差异?

林子:大陆这几年的诗歌创作比起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繁荣景象来,正处于低谷,这可能与电视、网络的高速发展不无关系。而香港的情况也不太理想,也有“写诗的才读诗”的现象,有一次我看到香港国际书展时很多年青人在排队,心中一阵激动,但上前一看,原来大家争相购买的是漫画书。就拿我们这本《当代诗坛》来说,每一期都是编委们轮流自己出钱才出版的。

 

 

Copyright © 2000-2006 www.sl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诗林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