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生婆“七市嫂”
旧时妇女地位低,低得甚至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死了的,在墓碑上刻个“ΧΧ氏”就算是名号了;而活着的,多按其辈份以“ΧΧ嫂、ΧΧ婶”呼之。“七市嫂”的称谓大抵由此而来,因为她的娘家就是在一个叫“七市”的地方。
在我们那个地方,“七市嫂”可不是个一般的人物,方圆几十里,几乎家喻户晓,因为她有一门特殊的手艺——给人接生。大凡现在年龄在三十到五十岁的一代人中,多是通过她的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因此人们对她的态度总是敬重有加,每每提起她的名号,仿佛总是受了她什么恩似的,更不要说轻慢了。
早些年,人们能享受到的医疗条件极差,再加上手头拮据,生个孩子是绝对不会上医院的。再加上生的胎数多,这生命就如同草芥了,生孩子就象生个小狗小猫似的不当回事。“接生婆”的职业代代相传。说是职业,其实并没有多少的收入,多半还是怀着几分积德行善的念头在干着这行没有多少人要干却总要有人去干的行当。不知“七市嫂”那时怎么就接了这门手艺,从我记事起,她已是年过半百了,可以说是个“资深”的接生婆了。虽然裹着一双“三寸金莲”,身体却还硬朗,可以想象她颠着小脚在故乡的山水之间将一个个生命迎接到这个世界上的利落劲儿。常常是一个口信捎到,说“某某人家的婆娘快要临盆了”,她就连忙夹起那个接生包匆匆出发,那种敬业的劲头令人肃然起敬。孩子落地了,她也只收人家块儿八毛钱或几个鸡蛋,如果“七市嫂”今天还活着,知道现在生个孩子要花上成千上万的话,那她不知会作何感想呢。
“七市嫂”总是竭力想把每一次活都干好,但囿于那时的条件,意外的事却仍难免时时发生。那时候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七日风”,按现代医学的说法就是“破伤风”,是因为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受了感染,往往在七八天之内就夭折了,因此就有了“七日风”的叫法。每当有通过自己的手接生下来的孩子没能活下来,“七市嫂”就有些黯然。村口小山上有一个用砖块砌成的塔状的建筑物,那其实是一座特殊的坟墓,那些无缘于人世的婴儿都在此长眠。每每经过这里,“七市嫂”总是绕着道走,仿佛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当了一辈子的接生婆,“七市嫂”自己却只生了一个孩子。很少有人能理解她为何早早地就给自己“计划生育”了,我想大概是因为她看多了女人生崽时的痛苦吧。当别人的一窝子女长大后,往往为了赡养父母问题争论不休甚至是打得不可开交,而“七市嫂”却在儿子家安度晚年时,人们这才有点佩服她当初的远见。
等到“七市嫂”渐渐地夹不动那个接生包时,她的职业生涯也到头了。女人们再也不愿意轻慢自己的生命,生孩子到医院的做法已经渐渐被大家所接受了。“七市嫂”没曾想自己无意中成了乡村历史中最后的接生婆。
“七市嫂”凭着一双小脚在这个世上颤颤巍巍地走过了八十几个春秋,最后无疾而终。乡人们都说她这是积了德了。
二OO三年十二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