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诗林网http://www.slin.cn

 

 

杭州铁路

五人散文集萃

    选自上海铁路局《窗口》杂志2006年第1、2期合刊

 

  陈慈林  醇酒缔良缘/从"爬格子"到"敲键子"/书房咏叹调/我被钱江潮撞了一下腰/
          咬文嚼字,痛并快乐着


  方  方  看话剧/姑 姑/相思鸟/战 友

  徐  艳  黄龙宫历险记/两位老师/梦中的电影票/停电的夜晚/住平房的日子

  叶小本  1985年的希望/故乡的流年/房子这件事/有信的日子/我爱收音机

  朱坤宇  非典时期的短信/看《红楼梦》/老屋、葡萄和童年/网络是水/闲话笔名

 刘建春 诗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杭州铁路五人散文述评

 

 

诗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杭州铁路五人散文述评

刘建春

   读到杭州五位作者的散文,你会感到,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一种由于岁月的流逝而产生的美丽与哀愁,总是勾起我们的回忆。回首往事,不是因为我们想停留在时光的栅栏前,也不代表我们的心理正在渐渐老去;我们回首往事,因为那些本来是很平常的东西,经过岁月的磨砺、记忆的过滤,平淡与庸常逐渐消失,剩下的便是一种美好的情愫。不管是故乡的老屋,还是简陋的平房,或者是一场话剧,五毛压岁钱,都饱含着一种醇厚的人文情怀,那样敲击着人的心灵。原来,回忆过去也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方式。经过岁月沉淀的东西,往往更经受得住美的考验。
    杭州五位作者的散文没有经过太多的修饰,是质朴的,呈现出一种散文原生态的风貌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散文历来就是技巧性成分较小、形式上比较自由的一种。当然,在漫长的演化发展过程中,散文在写作心理、取材、境界、结构和叙述方式等方面,也建立了自己的传统。有时候,散文写作的技巧,也是一把双刃剑,艺术技巧的成熟,艺术经验的丰厚,使写作不致空无依傍,但也有可能成为一种障碍。某些熟稔但已相当陈旧的意象、情调、语气、格式,在年复一年的沿袭中,往往会成为一种惰性的力量,控制着写作者,规范着他的心智,限制他的创造力,阻隔他与世界关系的“直接性”。
    杭州五位作者却没有这样的限制,他们不是专职的散文作者,他们不会受到那些习习相因的模式的拘囿,他们拥有专业所没有的优势,而且,他们有一颗感受美与表达美的敏感的心,所以他们给散文的天空带来了一些清新、率真的空气。


生活流中的诗性


  表达诗性,获得审美愉悦,不仅仅是散文,或许是一切艺术的终极目的。那么,散文,应当入如何表达诗性呢?我觉得,可以有多种方法,既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曲折表达;既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可以是对世俗的普通生活流的描述。
  一般来说,直接抒发情感的东西,有一个好处,就是容易给人一下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也有缺陷,就是太直接而减少审美趣味。相反,以暗藏在生活本身的情感和倾向打动人的作品,虽然含义不是那么明确地彰显,但是那种美却是质朴的和持久的。散文诗性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内在的整体性的综合性的诗性。在散文作品中,这种诗性最具有心灵性的表达和情感起伏的内在韵味,是作者对社会生活、对自然环境以及民族、故乡、命运等诸多方面的总体性感受,是作者心灵深处的一种纯真的美质,对生活全身心的思考、感悟、体验和倾听。
  陈慈林的《醇酒缔良缘》叙述了一个相亲的故事,和常规的故事不同之处在于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另类的,一般来说,第一次上门的准毛脚女婿敞开酒量喝酒,是不明智的。可是,准毛脚女婿松偏偏就这样做了,那么,他的结局如何?两老一个要一个不要,相持不下,只得让女儿“裁决”,倒是女儿想得开,她总结出松的三条优点:一是这人实在,做“毛脚女婿”照样放得开,像个做大事情的;二是能喝这么多酒,身体肯定棒,就像老爸喝了这么多年酒,从来不生病,省下看病的钱买酒喝,划得来;三是“艺多不压身”,这么好的酒量,还怕以后没饭吃?也没听说过谁家是因为喝酒喝穷的。原来,喝酒不过是表面的东西,文章要揭示的一个事实是,真正有价值的事物不会被埋没。读者会为此发出会心一笑。
  而叶小本的《关于房子这件事》则透露出一种浓浓的感伤情调。他说“与城里的房子相比,故乡的老屋更真实一些。因为在城里,花几十万元买的只不过是一个近乎虚幻的空间而已,你能说得清哪块砖是你的还是哪块楼板是你的?一旦碰上拆迁,你将什么也带不走。而在乡间,你的房子矗立的地方就是你批的宅基地,一砖一瓦是你亲手垒起来的,院子里那棵果树曾伴你度过甜蜜的童年……一切的一切,都透着那么浓酽的亲切感和归属感,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祖祖辈辈住在城里的人是没有真正的故乡的,真正的故乡应是在乡村,在那个瓦楞上长着狗尾巴草的老屋中。”在这里,房子已经不是单纯的物质了,这里被寄托了太多的精神因素。当我们眼看着一些美好的、古典的、原始的、安宁的东西渐渐失去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如果那种破坏纯粹是一种破坏,一种无益的损毁倒也罢了,我们只有愤懑而已。可是,这种破坏是在我们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发生的,拆迁、征地、迁徙,这是我们这个经济发达地区的常见镜头。一方面,我们的物质家园逐渐丰收,另一方面,我们的精神家园却在不断被蚕食。
  杭州五位作者的散文,让我们感到耳目一新。无论是寄情于往事,还是感悟于生活和个人经历,这些文章真正要表达的并不是对往事的简单回忆,对日常事物的简单描摹,而是如实记录生活的场景并借形象来思考民族、文化和个人的命运,追求的是生命感受之中的顿悟。


绚烂就在平淡中


  纵观杭州五位作者的散文,我们发现,平平淡淡是它们总的特征。不管是题材还是写作方法,都是这样。在文章中少用辞藻,力求清真和平实,以一种朴素、清淡、自然明了的真切风格,彻头彻尾的质朴美,给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韵味。自然而然,就是这些写人叙事散文的特征,它们往往以阐述事实为主。
  如叶小本的《故乡的流年》,写的都是一些平淡的小事,几乎是家乡一些琐碎的变化:“十八年前,故乡将我送走。这么多年,自顾尚且不暇,更谈不上报效桑梓了。在我兀自愧疚的时候,故乡却不经意间,一年年在发生着变化。公路已经修到了村口,村里建起了一座座公厕,几所毁于火灾的老宅旧址上早已覆盖了葱茏的绿色,犹如凤凰之涅槃,代之而起的是村外的一排排新居。”文章在平淡中蕴藏着一种深沉而浓烈的情怀,这样的情感看似浅显,实则素朴冲淡,在平静之中透出详和高远幽深的韵味。
  徐艳的《停电的夜晚》,把平淡写得很有趣味:“这是初夏的夜晚,没有了明亮的灯光,电扇也停止了转动,眼前一片漆黑,温度也在渐渐长高。但没有过多久,教室里开始烛光闪烁,连讲台上也不知被哪个机灵鬼点上了一支蜡烛。橘红色的烛光柔和地映衬出一张张笑意盈盈的脸庞,那种朦胧和神秘的色彩,仿佛是童话世界。”停电本来是一件负面的事件,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可是,当时这难得的遗憾竟然成就了一段美好的温馨的回忆。今天,我们很少碰到停电了,如果有,会被认为是一种事故。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了,在雪亮的灯光中,在冬天温暖的空调中,我们渐渐丢失了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停电的乐趣。
  而朱坤宇的《老屋、葡萄和童年》,则在平淡中描绘了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老屋的客堂朝西有一对大门,门口有一个葡萄棚,高高地搭在屋檐和场地边的两棵大楝树之间,夏末秋初,从棚下经过的人只要一抬头,就会被一嘟囔一嘟囔的绿葡萄引得馋涎欲滴。夏天的傍晚,在扫净了的场地上洒上清凉的井水,在葡萄棚下安一张小桌,一家人围坐着吃晚饭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老屋蕴藏着我们的童年,在那里,我们被关爱,被呵护。与其说,我们在寻找现实中的老屋,不如说我们在寻找我们失落的爱与关怀。
  这些文章并没有用繁复的辞藻,也没有刻意夸饰多彩,但是,感情在暗处澎湃荡漾,表现出一种浓烈瑰丽之美。这和文章表面体现出的情境正相反。


清丽之中有豪迈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或许天堂里的人都是那样多愁善感的吧?也可能是西湖的绿水、断桥的烟柳让人的心特别敏感灵动。读了杭州五位作者的散文,你首先会觉得这些文章里散发着一种清丽阴柔之美,只有仔细琢磨,才能看出其中也有一股阳刚豪迈之气。
  清丽阴柔之美,指的是内柔婉曲美,所谓的内柔是指其内在矛盾的区域和谐和平静,“静如处子”感情内敛而绵长。而从表现风格上看,阴柔之美是外秀清丽之美;从形态上看,它小巧,光润。无棱无角;从色彩上看,它鲜艳而不强烈,调和而不驳杂;从态势上看,它娴静温和,动而不觉其动;表达上美而不艳,雅而不俗。具有“小,兴滑,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艳而不强烈的特点。“杏花,春雨,江南”是对阴柔美的一种最形象的诠释,与此相反的是“骏马,秋风,塞北”,代表一种阳刚豪迈之美。
  “城市大了,住在同一个城市也未必能经常聚首。一天南国的战友出差来杭,说是要见见在杭的战友。于是乎当年的杭州兵们终于有了相聚的机会。”方方的《战友》写的就是一个战友聚会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件平常的琐事。故事着力营造一个个细节,有的地方写得很有趣味,如自我介绍时,有个战友说“本人性别没变,单位没变,家庭职务没变,今年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了。完了。”另一个说:“中年最尴尬。青春、美丽、动人这些好词通通从辞海里消失了。天没亮就睡不着了。只会感慨不会感动。家里的电脑是奔3的,可我的年龄却已经奔5了。谢谢大家!”生活的辛酸和无奈在调侃中就这样化解了。我们注意到,不厌其详,对细节极尽铺叙之能事,也是阴柔清丽之美的特征。可是,文章里风骨还是在那里矗立着,关于贫穷与富裕,关于命运的落差,关于人的尊严,宏大主题就这样暗藏着,需要仔细体会才能观察到。
徐艳《梦中的电影票》,也是那样娓娓道来:“如今,电影票已不再是三五分一张了,而我想拥有一大袋电影票的愿望随时都可以实现。但走进那富丽堂皇的电影厅,坐在优雅的沙发席上,面对银幕上那些比儿时见到的电影中的演员装扮得不知漂亮多少倍的明星们,我却再也没有了羡慕和模仿的热情。那种时候,便会自然而然地怀念那些曾经梦寐以求的闪着神圣光彩的电影票,以及有美好的老电影相伴的童年。”
  电影票和童年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样东西。可是两者同属于一种丢失的东西,侥幸偷看电影,逃票失败,父母着急,躲在墙根下“听”电影,都是一些细小的事情,但是因为时光的湮染,形成了一种心理落差,于是,一种激情和动态之美就产生出来了。
  陈慈林的《从“爬格子”到“敲键子”》叙说了自己从手写稿件到电脑写稿的过程,在生活中许多人可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这篇散文的亮点不在于写出了换“脑”的过程,也不在于那些详尽的细节,它的亮点在于琐碎中蕴涵着一种执着,整篇文章有一种高亢昂扬的气势和不服输的劲头,它给人以热烈感、奋进感。这种美,就是阳刚豪迈之美。这不是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宏大叙事,却也是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和家长里短,或许,对日常生活的生动描绘,这才是散文的真谛。
  纵观杭州五位作者的散文,我感觉到,假如在某些方面做一些改进,这些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将更强。如方方的《战友》中,一边是南国的战友潇洒地赶飞机,一边是窘迫的小梅想把聚会剩下的曲奇饼干带回家给儿子当早餐。这样锐利而突兀的冲突,生活中很难碰到,假如围绕这种对比多下笔墨,别的方面略写,文章会更精彩。徐艳的《意外的收获》提到了“铁路工务段也有那么一群爱打球的疯婆娘”,可惜没有继续在这方面挖掘,那是怎样的一些女人?她们结了婚有了家庭,为什么还可以下班后疯玩一阵?她们个性如何?命运怎样?叶小本的《那些有信的日子》如果不是平铺直叙地罗列,而是抓住一件事,某一封信对家庭、对个人心灵的震撼性的记忆来写,意义就可以得到凸现,现在这样写,最有价值的东西容易淹没在一般的流水叙述中。朱坤宇的《看〈红楼梦〉》通过一场电影折射出几个人的命运,可以说是个很好的题材,假如在细节开拓上,尤其是这些人物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心里是如何想的等诸方面写得更详细些,会更能打动人。好的文章永远不怕长。陈慈林的《咬文嚼字,痛并快乐着》也存在着材料取舍的问题,虽然文章弘扬了一种刻苦认真、积极进取的精神,但照眼下的写法,容易落入写工作总结的窠臼。咬文嚼字会给人带来好处,但是,那好处不用作者特意总结好了再点出来,让它本身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效果会更好。

 

 

Copyright © 2000-2008 www.sl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诗林网   版权所有